其实他心底也不自觉想到自己当年私下定下的那个娃娃亲约定,但现在陈承仁那边毫无动静,心中也无奈叹息。
奈何现在还不是和儿子媳妇摊牌的时候,他得和陈承仁面谈商量这娃娃亲成不成再做决定。
想到和陈承仁见面,舒成贵眉头一皱,上次自己让那小子传话,依然没回应,莫非陈承仁对这娃娃亲有意见不成?
老屋内,场面顿时有些静谧,四人各自想着自己的事......
陈家晚饭刚吃完,天色也昏暗起来,但陈家坳村子里的大大小小的巷子里才开始热闹起来。
陈长海这个老小孩带着一队十来个半大小子挨家挨户地收集稻草,用作烧塔的燃料。
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出一点燃料,即使没有稻杆的,芦苇秆、松叶、松柴、木屑等燃料也是可以的。
当陈长海敲开陈孝东家院子的木门时,让他意外的是,陈孝兵这小子也在队伍里。
“东仔,来来,出柴烧塔,来年日子红红火火!”陈长海一见是陈孝东,立马笑着念叨着祝福语。
“你小子,都成小屁孩总司令了,等着啊,我去柴房拿!”
陈孝东打趣道,随即转身,却见二姐和大哥一人提着一捆稻杆朝这边走了过来。
“两捆够吗?”大哥陈孝南问道。
“够了~等会你们记得来打谷场看烧塔,可别忘记了~”
陈长海吩咐两个半大小子接过两捆稻杆出了门,也不忘提醒道。
“放心,你忙你的去吧!”陈孝东摆摆手笑道。
金子和银子兄弟俩也兴奋地跑进陈孝东家的小院子里,金子嘴里大呼道:“三哥,三哥,走,咱们去看烧塔!马上开始了!”
“行,正好大家一起去!”
小丫头这时候跑了过来,抱住陈孝东的大腿不撒手道。
“三哥,我也要一起去看烧塔!”
“好,好~”
“爷,奶,你们去看烧塔吗?”
“我们就不去了,这外面乌漆嘛黑的,走路也方便走!”老爷子手里端着茶杯,坐在竹椅上,喝了一口茶,淡淡道。
“爸,妈,你们呢?”
“你们去吧!”老爹陈长山也摆摆手道。
“那二姐,大哥,我们去吧!”陈孝东从屋里拿出手电筒,然后抱起小丫头,回头问道。
“嗯~”
二姐陈燕也跟了上前,来到陈孝东身旁。
她也是喜欢热闹,难得今晚村里有活动,她也不想错过。
大哥陈孝南则抱起自家大儿子,也跟了上来,一大帮子人借着手电筒的灯光,朝祠堂前的打谷场走去。
穿过几道小巷子,来到打谷场,这里的空地上已经热闹非常,小孩追逐着玩耍,大人三五成群聊天。
但无一例外的都是围着打谷场中间那座砖瓦搭成三米多高的塔指点着。
金子见这么多人,蠢蠢欲动,和陈孝东打了声招呼,便和自己的弟弟各自钻入人群消失不见。
小丫头见到打谷场上这么多同龄玩伴,在陈孝东怀里扭捏着要下去,陈孝东只好把小丫头放下去,随即目光被眼前的砖瓦塔吸引。
或许是几十年没见过家乡这种塔,他很是好奇和亲切,眼前的塔虽简陋,但这塔的建起并不是随意和简单的。
这采集的砖瓦汇集后一起堆放在村庄空旷的晒谷场上,还是由村里的泥水匠来架塔。
架塔着实是件细致活,非常考验人的耐力和心细。
用砖瓦架塔时,每片瓦搭叠要匀称、合理,既要吻合结实,又要留出透气缝隙。同时,还要兼顾重心,切莫搭偏。
塔的形状要求肚大头尖顶成点,要注重重心的平稳。架塔时必须小心翼翼、聚精会神,不然,稍不留意就会功亏一篑。
中秋烧塔祈求圆满,如架塔时不能一次成功,烧塔时也难以尽兴,于是背负全村的期望,架塔的泥水匠是无论也不会让塔倒塌,这是脸面,也是在乡亲面前必须信守的诺言。
在庐安地区,瓦塔形状有“圆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
如圆形塔寓意“中秋月圆人也圆”,方形塔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寓意生财多道、生意兴隆。
架塔的工艺也很有讲究,因通风需要,大多为开窗形。
开窗形的塔身上的“窗”有方形、菱形、梅花形等等,千姿百态。
塔的顶端是尖尖形状的,像山峰,塔的大小高低也不一而足,矮的不到两米,高的直立而起有四五米高。
为了使塔身便于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
塔底一般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四分之一,再用瓦片叠砌封顶。
塔底前后各留有一个塔门,前门用于投放燃料,后门则是耙灰烬的出口。
而在塔旁,已经堆着稻杆,芦苇秆、松叶、松柴、还有木屑,像一座山丘,成为孩子们追逐戏闹的乐园。
当陈孝东听到有几户富裕大方的人家还捐出几斤菜籽油时,顿时一愣,
随即恍然想起这菜籽油的用处,塔被烧的红通通时,这时把菜籽油泼在烧红的塔身,寄托一份火上加油、红红火火的美好祝愿。
忙碌一天后,一切就绪,夜幕慢慢降临。
天色越来越暗,明月已经悄悄露出头,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打谷场。
这可是一年中难得的隆重场面之一。
大队书记陈承民已经组织村民开始敲锣打鼓,燃起火把,放着鞭炮,烘托一片喜庆。
烧塔仪式则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来点火,点火时嘴里念念有词,语气十分虔诚,大意是祈祷全村老少平安、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借着昏暗的火光,陈孝东认出这名长者,他是和自己的曾祖平辈,舜字辈的一代,好像叫陈舜龙,已经九十多岁,听村里人说,这位老爷子可是清末时候的秀才,后来一直在乡里给娃娃教学,颇受附近山民的崇敬。
陈孝东知道,就连自家老爷子的一手好看的毛笔字,也是他教的。
所以这位长者在村里也是最德高望重的一位,由他点火,实至名归。
随着再次的鞭炮声响起,塔开始烧起,周围的人群一阵哄闹声响起。
紧接着,村里的十来个大汉纷纷进了祠堂,一阵大鼓声敲响,祠堂内一阵念词声,
没过一会儿,两人一组,分别便抬出四座木轿子,陆续出了祠堂大门,
细看,木轿子上正绑坐着一个个木雕刻栩栩如生的神像。
打头阵的轿子上正是临官老爷,紧接着是其他几位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