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司马家,我光是想想,都觉得可气。
他们司马家造成的五胡乱华,差点儿就要让北方的汉人灭族。】
【诸葛这个姓氏,因为有诸葛亮,我下意识地认为姓诸葛的人都非常聪明。
而司马家的所作所为,成功地让司马这个姓变得臭名昭著,看到姓司马的,第一印象就是小人。】
【毫不夸张地说,在司马懿发誓之前,所有人无不谨遵誓言。
自他之后,都不相信所谓的誓言了。】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当街被弑杀,真的算无比屈辱了。】
【司马家得国不正,在其决定当街杀曹髦时,就该知道,往后的下场。】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老阴阳人了。】
【三国耗尽英雄气,两晋尽是鼠辈出。】
【想当年,董卓那般嚣张跋扈,盛气凌人,不把天下人所有人放在眼里,也不敢于众目睽睽之下弑君。
他们司马家,真是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
【司马家的后代,被刘氏屠了,这也算得是因果报应。】
【成济这家伙,某种方面上来说,也算得上个不多见的人才,啥事都敢接。】
司马昭看着天幕上,后世之人所说的话语,完全不当回事。
这又有什么?
不就是杀了个皇帝,瞧把你们激动成那样。
从三皇五帝到如今,没有皇帝被杀?
只不过是死的方式有所不同,这有何大惊小怪。
不多时,司马昭的注意力便是停留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评论上,嘴中不住呢喃,
“我司马家最后,会被刘氏之人灭族!”
这刘姓之人,一定是汉室的后人。
哼,是曹操等人夺了刘家江山,你们不找曹家报仇,反倒是来找我司马家了,真是可笑。
不过既是被我得知了这消息,那么所有刘姓之人,就别想存在了。
一处茅草屋
李密看着手里的陈情表,心里忐忑万分,不知把这表交上去后,那司马家的人又会有怎样的反应。
往上抬头看了一眼,李密露出疑惑,为何自己的名字,还会出现天幕之上。
而且,后世之人说的老阴阳人又是何意?
莫非这阴阳人,指的是那阴阳家。
可是我,并未学习阴阳五行之说。
陈情表上的那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是我憋了三天三夜,才憋出来的。
仁,义,忠,孝,这四个中,也只能把孝写上了,
若一个都不写,那该多尴尬啊。
人,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昧着良心的。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李其实密连孝都不愿写。
大明
朱元璋说道:“司马家得国不正,最后有那下场,也算得上理所应当。”
对于刘裕屠戮司马家三族,朱元璋并不会认为不对。
这件事若是让朱元璋做,司马家的九族都会被杀得一干而尽。
什么东西这是?
当街弑杀君王,还搞出了五胡乱华这样危害华夏之事,这司马家简直是不配为人。
马皇后轻轻地拍打着朱元璋的后背,捋顺他的怒火,
“重八,若要说得国最正,没有多少开国皇帝能与你相比较。”
这句话,并不是马皇后想哄朱元璋高兴,而是在阐述一个客观的事实。
一路陪朱元璋走到皇帝之位的马皇后,比谁都清楚,朱元璋的称帝之路到底是有多么艰难。
布衣之身,登临九五至尊之位,堪称古来罕见。
朱重八一把抱着马皇后,“咱就知道,还是妹子最懂咱。”
【明代之人王阳明——自孔子之后,华夏的第二位圣人!】
什么?
朱元璋看见天幕上的这一标题后,立马就惊了,
孔子在华夏的地位,他可是一清二楚。
没想到在这后世,竟会出现第二个圣人,而且还是在他的大明。
“妹子,咱要看看这传说中的圣人,究竟是何等模样!”
春秋战国
还在各地游走的孔子,看见天幕上的信息,不禁愣在原地,
“自己会在以后,成为圣人?!”
围绕在孔子身边的诸多弟子,也是纷纷交头说道,“师父真厉害。
竟能成为华夏的第一位圣人!’”
王阳明是第二个,自然而然地,孔子就是第一个了。
这简单的推算,众弟子还是猜得出来的。
孔子叹了一口气,眼神中带有迷茫,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暗道,“也不清楚在后世,是否能达到传说中的大同之世。”
大明
王阳明面色一喜,“自己日后,会成为华夏的第二个圣人?!
可是,圣人之道又是什么?
我又该怎么做,才能达到传说中的圣人之境。”
这般想着,王阳明还不断地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而他本人却未曾察觉。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正待在一处看不见的角落,注视着王阳明的一举一动,
成为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个圣人?
古来有多少大儒想成为圣人,都未曾做到。
不知伯安这条路,走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常言道,古之有大气运者,或是不凡之辈在出生前后就会有异象降临。】
【历朝历代的帝王,有的出生更是伴有所谓的祥瑞。
当然了,这祥瑞的真假,我们暂且不做真假判断。】
【毕竟,万一祥瑞是假的,皇帝的脸上也没有面子。】
【圣人王阳明,出身于书香门第。】
【相传,王守仁还未出生前,家中有人曾做过一个离奇的梦境,
在那神秘的梦境中,有一不可直视的天神,怀中抱着一子。】
【自这梦在王家流传后,王阳明的祖父便是根据其梦境中的内容,为其取名“云”字。
他们心中都相信,在王阳明诞生前就有此等异样,日后定然是不凡之人。
假以时日,也一定会做出许多不凡之日,使王家之名在整个大明流传。】
【王阳明之后的表现,也从未辜负王家之人的期待。
到了五岁时,虽口不能言,但记忆超群,
凡是祖父为王阳明朗诵过的典籍,都能一一默记而出,不带分毫偏差。
此等非凡的记忆,在当时的王家中,从未见过。】
【为了使王阳明开口说话,王家之人想尽一切办法,仍无济于事。】
【不久后,一位世外高僧云游至此,见王阳明的情况,便根据论语之中的内容,为其改名。】
【对高僧的做法,王家之人其实不怎么抱希望,
毕竟改名令其说话一事,他们以往更是从未听说过。】
【出人意料的是,有了新名字的王守仁,没过多长时间,就开口说话了。】
【王守仁的名字与论语息息相关,或许在冥冥之中,就注定了王守仁日后会成为华夏的第二位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