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杨广搞事的动作,永远也不会停歇。
皇帝喜欢做事,这点儿是好事。
而杨广所做的那些事,大部分还是利于百姓的大事。】
【只不过,坐在龙椅上的隋炀帝,从小锦衣玉食,
没见过百姓疾苦,也不懂百姓真正想要的,无非就是一口饱饭,不再忍饥挨饿。】
大明
朱元璋点点头,脸上满是赞同之色,这句话说得没错。
自己以前可是当过流氓的,比任何皇帝都要清楚,
不论是乱世还是盛世,百姓要的就是活下去并且有饭吃。
修建运河,本身是没毛病。
用区区数年时间完成,还征调了百万百姓,他们又怎能没有怨言。
换做是自己,早就反了。
【隋朝之前的魏晋时期,选拔大臣采用的乃是九品中正制。
这种方式,本身的弊端非常之多,极易被世家大族把持。】
【为了给广大的平民提供成为官员的途径,也为了大隋的长久考虑,杨广进一步改革了科考。】
【凡是平民,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识,通过科考,皆能成为大隋的官员。
此举,在华夏史上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隋朝之后的朝代,选拔人才的方式,也都是科举制。
几乎没有哪个皇帝,会选择废除科举,而创出新的选拔方式。
他们做的,几乎都是完善与补充科举。】
【科举的施行,使得百姓能进入仕途。
相对应地,这也使得隋炀帝站在了世家大族的对立面。】
【值得注意的是,杨广做这些事,只用了十多年。
毕竟杨广在位时间,就只有十四年。】
秦朝
嬴渠梁叹了口气,从天幕中的信息看,隋炀帝无疑是个不可多得的雄主。
对外征战,修建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修都城,改选拔人才的方式,
这桩桩件件,一个君主只要是做成了其中一件,足以称得上圣主明君。
而隋炀帝不只是做了一件,他全都做了,用的时间还那般短暂。
想当年,寡人与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都不指望一代人能成功。
还为以后,做了长远的安排。
其他的不用多说,就单说科举制这选拔人才的方式,和秦国的变法又有多少区别?
要是隋炀帝不太过急切,眼里有百姓,
单是科考与开凿京杭大运河这两件事,已是足以使其成为留名青史的明君。
而非,使隋朝灭亡的亡国之君。
“商鞅,你怎么看?”
嬴渠梁侧头,看向了一旁的商鞅。
嗯?
商鞅也是一抬头,对上了嬴渠梁的目光,
我能怎么看,天幕上不都把答案说出来了吗?
“国君,依臣看,正如天幕所言,隋炀帝还是太急,
不然,哪怕是稍稍放慢脚步,就会是史上有名的贤君。”
嬴渠梁道,“商鞅,寡人要问的不是这个。
而是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作为秦国国君,嬴渠梁看待问题的角度,大多是以秦国为主。
秦国正处于变法之中,若是再把科举制也一并施行,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商鞅先是在脑中思索一番,随后摇头道,
“这恐怕很难。”
如今的秦国,变法才有了可观的进展,贸然施行科考,可能会造成意料之外的影响。
这样做,反而是得不偿失。
“为何?”嬴渠梁问道。
自隋朝之后,所有出现的王朝都是使用的科举制,这也说明了,科举制是成功的。
既然是这样,为何不用!
看出了嬴渠梁的疑惑,商鞅道,
“国君,有一点你没发现,隋朝能实行科举制,
那隋朝的百姓,他们获得知识的的代价很低。
否则的话,隋炀帝是很难推行下去的。”
商鞅一手主导了秦国的变法,心中十分清楚,
一项新的东西要想全国推行,其中遇到的阻力难以想象。
听完商鞅的解释,嬴渠梁也清楚,使科举制在秦国推行,其中的难度之大。
而且还可能,使现目前正在进行的变法受阻。
随口说道,“寡人明白了。
这般的话,张居正的考成法总能用吧。
考成法这东西,寡人没有忘记,最核心的也就六个字,
能者上,庸者下。”
商鞅:“诺!”
此时,商鞅十分有理由怀疑,国君要做的就是那位张居正的考成法。
为什么播放张居正画面的时候没有说?
不用多想,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忘记了。
大汉
汉武帝刘彻道,“这隋炀帝,未免也太能折腾了。”
自己登基后,发动的战争不在少数,也很喜欢搞这些大动作。
但,前提是大汉经得起这般折腾。
我有先辈的积累,哪怕有些事做得太过,大汉也是不会亡在自己手里的。
你隋炀帝,只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
就不管不顾地做这些,你怎么敢的啊。
安心做一个守成君主,给后代多留点儿钱,不好吗?
像是修运河此类的大工程,留给后代做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你没有底蕴贸然去做,
看看,下场就是隋朝灭亡。
霍去病微微抬头,“难道,陛下就不折腾了?”
陛下,你是怎么好意思说其他皇帝的。
说话前,可以先想想,自己做过哪些事。
汉武帝两眼一瞪,“大将军,你这话有失偏颇。
朕做的事,全然是为了无数的大汉百姓。
最重要的一点,隋朝和大汉的情况,完全不同。”
“隋炀帝一旦决定做事,完全不顾百姓死活,
你看看,朕是那种人吗?
霍去病很想说,你不是那样的皇帝,谁是?!
不过,这种话只能在心里想想。
要真说出来,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霍去病道,“隋炀帝做出的功绩,不能否认。
隋朝的百姓,有这样的皇帝,够倒霉的。”
汉武帝深以为然地说道,“有杨广在,隋朝灭亡可谓是理所应当。”
同时,刘彻决定了,以后还是不要频繁的发动战争。
至少不能给后人,留下难以解决的烂摊子。
大唐
唐玄宗李隆基一脸的神清气爽,伸手理了理龙袍,
舒服地伸了个懒腰,余光看向还在睡梦中的杨玉环。
不得不说,和爱妃做那事,当真是心情愉悦。
缓缓地抬头,将天幕上呈现的信息一一浏览,
咂咂嘴,不知该怎么说。
隋炀帝这个人,能力是有的,就是眼里没有百姓。
再者,你做那么多事,你就不累吗?
皇帝也是人,要适当地歇歇,享受快乐。
看看朕,登基之后也是做了不少事,由此堵住了不少人的嘴。
现在,朕就在享受。
朝中哪个大臣,敢说朕是昏君。
没有,一个都没有。
皇帝一直都在做事,累的不仅仅是百姓,还是自己。
哪怕是牛马,也有休息时间。
大明
洪武年间
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标儿,你认为隋炀帝做的这些,是错事吗?”
如今的朱标,已经在处理一些朝廷要事。
正因如此,朱元璋才会时不时地考校。
太子在登基前,必然要学习帝王之道,如何治理偌大的王朝。
朱标道,“爹,隋炀帝做的事,是正确的。
可,但他的方法错了。
就好比秦国,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启变法时,应该就有了统一天下的宏愿。
秦国走的每一步,都是有计划的,
足足用了六代人的努力,才最终成功。
隋炀帝做的那些,起码把两件大事交给后人去做,都是可以减缓隋朝的灭亡。
最关键的是,杨广不在乎百姓,这同样是导致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朱棣在一旁搭腔,“大哥,我也是与你想的一样。
隋炀帝这家伙,也太蠢了。
连用什么方法治理,都不知道。
但凡他学一下汉文帝,隋朝也不会落得灭亡的下场。”
你有雄心壮志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事情。
朱元璋满意地笑了,朱标说的话,恰好也是自己心中所想。
或许等时间合适,就可以考虑把皇位传给标儿。
自己则和妹子一起回到凤阳,种田放牛。
至于老四说的,勉强算可以,比标儿还是差了一点儿。
日后,倒是可以让老四当标儿的大将军。
反正按老四的性格,对外征战是再合适不过。
朱元璋道,“说得都不错。
标儿,你好好地监国,咱准备找个日子就把皇位传给你。”
朱标抬起头,眼里有疑惑之色,
爹,你突然说这话,让我一点儿准备都没有啊。
不过,朱标也是了解朱元璋的性子,并不会在这种事乱说。
相较于史上大部分皇帝和太子间那种,像仇人又像君臣复杂的父子关系,在朱元璋两人身上,完全看不见。
对朱元璋来说,不在乎朱标的野心如何。
要是朱标想提前称帝,朱元璋不但不会阻拦,还会面带笑容,亲自为朱标披上龙袍的。
纵观无数个王朝,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帝王父子,屈指可数。
脸上现出迟疑之色,朱标道,
“爹,我登基之后,你是要回凤阳放牛?”
一代九五至尊回老家放牛,放在其他皇帝身上怎么看都不正常,朱重八做这事,却显得十分自然。
朱重八在目光在马皇后身上停留,随后道,
“这一辈子,做过乞丐,和尚,如今还成了皇帝。
咱朱重八算是没有什么遗憾了。
标儿,大明的第二个皇帝由你来当,咱放心。
而老四,你就做标儿的征北大将军,怎么样。”
朱棣先是摸着自己的头,又嘿嘿地笑了,
自己就喜欢打仗,喜欢在战场驰骋,一枪斩杀敌人的首级。
要真如天幕中呈现的那样,自己做了皇帝,
处理那些数不清的奏折,就头疼得要命。
拍了拍胸膛,朱棣向朱元璋保证,
“爹,你就放心,咱是一定不会让那些家伙进犯大明的疆土。
另外,我也会用性命保护大哥。”
朱棣不是傻子,看得清朱元璋的担忧。
对爹做出这个承诺,至少能让爹安心不少。
果不其然,听到朱棣的这番话,朱元璋开心地笑了,
“老四,咱果然没有看错你。
众多子嗣中,咱就对你最好了。”
朱棣:“......”
爹,你是怎么说出这话的。
谁不知道,你对大哥是最好的。
这时,朱标也说“爹,我登基之后,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对于这番话,朱元璋心中很是赞赏。
这就是我朱元璋的太子,日后也必定会成为大明朝的太宗皇帝。
像朱棣这东西,就只能是在外面打仗。
不疾不徐地把目光放在了天幕上,隋炀帝这样毁誉参半的帝王,
不知道那群可爱的后世子孙,又会如何评价?
骤然,天幕上的文字消失了,代之出现的则是一幅幅画面。
而画面之上那高大的身影,正是隋炀帝。
杨广身躯笔直地站在龙椅前方,眼眸中精光毕露,
宽大的五爪龙袍迎风摆动,“朕少年时,北驱匈奴,
平南陈,使南北得以统一。
朕登基以来,开运河,建长城,兴科举,朕要做到功盖万世!”
画面一转
一股帝王威严浮现于杨广的四周,双手往前一举,
勃然大怒,“这些贱民!
朕给他们饭吃,朕让他们活,他们反朕!
杀,给朕杀了他们,一个都不留!”
大隋
隋文帝杨坚望着画面上逐渐癫狂的杨广,摇摇头,
广儿是做得不错,可,他的心中完全没有百姓。
就他那样,才建立的大隋是经不起折腾的。
“父皇,我们到了。”
杨勇的声音,在殿门外响起。
杨坚摆了摆手,“一起进来吧。”
话音一落,杨广兄弟两人一同走到杨坚面前,
“杨广,你真是好大的威风。
朕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你还有这本事。”
此时的杨广还未成为太子,正要准备对杨勇下手,
人算不如天算,谁又能想得到,会有天幕这么个东西出现,彻底地使自己的计划曝光。
事到如今,杨广不准备为此多作解释,
向杨坚行礼,“父皇,我登基之后的那些事,难道做错了吗?
我不明白,为何会因为这些使大隋灭亡。
筑长城,开运河,行科举,哪件事不是利国利民。
那群贱民不懂,他们反隋,莫非父皇你也不懂?”
杨广穆然站起身,情绪变得激昂。
父皇是大隋的皇帝,自己以后做的事,父皇没道理不理解。
古往今来,那些事又有哪个皇帝能真正做到。
隋文帝杨坚向前一步,吼道,
“住嘴!
那些事是没错,可你有没有想过,会有多少无辜百姓因此丧命。”
杨勇说道,“二弟,你还不明白吗!
当你口称贱民时,大隋定会在你手中灭亡。”
面对大哥的劝告,杨广显得无动于衷,
“那又如何,朕要功盖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