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逼人
形势逼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形势逼人 > 第四十二章 本宫现在最想要的,就是燧发枪!(加更求数据!)

第四十二章 本宫现在最想要的,就是燧发枪!(加更求数据!)

加入书架
书名:
形势逼人
作者:
请叫我小九哥
本章字数:
4364
更新时间:
2024-10-31

“对了,毕大人,你有没有认识的火炮专家?”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继续开口问道。

虽然毕懋康是个难得的火器专家,但看得出来,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改良火铳这类的火器。

火炮这玩意儿还需要更专业的人来做!

毕懋康沉思了片刻之后道:

“老臣还真知道两个人,他们对于火炮都有相当独特的见解。”

“一个是宋应星,一个是汤若旺!”

宋应星,明末科学家,他的科技创新对于后世的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的那本《天工开物》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

他在农业方面的研究非常高深,并且提出了许多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他在手工业、冶金业、以及纺织业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也发明了许多可以提高生产的工具。

总而言之,他确实是一位大才!

至于汤若望,他就比较特别了。

因为他不是明朝人、也不是汉人,而是来自德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明末的时候,大量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了明朝,想要将他们的信仰传播到明朝各地,汤若旺就是其中之一。

不同的是,汤若望除了会传教之外,自身还具备非常多的西方先进知识。

他不只对天文学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甚至汤对于火炮也是如此。

崇祯曾经命他帮助兵仗局改良现有的火炮,汤若望最终不辱使命,成功改良了火炮,甚至还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

这本书名为《火攻挈要》。

这本书里记载了欧洲目前最先进的火炮制造技术,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最权威的著作,甚至一直到满清后期影响都很大。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当然知道这两个人的存在。

其中宋应星之前已经派人去找了,用不了多久就会来到京城。

至于汤若望........

这家伙其实一直都在京城,甚至每天上朝的时候,朱慈烺还会看到他。

因为他现在是大明钦天监的监正。

钦天监,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古代国家的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

而钦天监鉴正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

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代人比较迷信,所以自古以来,钦天监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看来明天得先去见见汤若望了,要是能说服他加入火器研究院的话,肯定可以研制出威力更大的火炮。

本来在朱慈烺心中,最好的火炮专家应该是徐光启,还有他的徒弟孙元化。

但可惜的是,他们都已经死了。

徐光启倒还罢了,算得上是寿终正寝。

但是孙元化死的就有点惨了。

崇祯五年,孙元华因部将孔有德叛明降清,之后登莱被攻陷,孙元化自杀未遂,被叛军放了回来。

但最终崇祯将这次的事情归罪于孙元华,将其处死!

身为一个难得的火炮专家,却死得这么冤枉,朱慈烺只是想想就觉得无比可惜。

回过神来之后,朱慈烺这才开口道:

“你说的宋应星本宫之前已经派人去找了,不日就可以抵达京城。”

“至于汤若望,本宫明天去见见他。”

毕懋康点了点头,随后又道:

“老臣还想再举荐一人,此人名为王徵,早年喜爱古器和机械,曾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还将其写成了一部书。”

“名为《新制诸器图说》。”

“之后又与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一起编译了《远西奇器图说》。”

“此人对于机械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或许能对太子殿下有所帮助!”

王徵.....

朱慈烺回想了一下,印象中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据说是明朝的机械大师。

甚至被人和徐光启共称为‘南徐北王’。

有传言说,他当时甚至研发出了蒸汽机。

不管这个传言是真是假,朱慈烺还是记下了这个名字,准备明天让锦衣卫前去宣旨。

大明想要发展,以后肯定会用到各种器械,这样的人才可不能错过了。

随即,朱慈烺又道:

“这个名字本宫记下了,明日就派人去找。”

“另外,本宫明日也会派人去寻找合适的地方建造火器研究院,在这之前,本宫先在东宫给你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不论需要什么人、或者需要什么材料,都可以从兵仗局和军器局调用。”

“本宫再给你拨十万两银子,用作前期经费,不够了随时跟本宫说。”

毕懋康听到这话,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的!”

“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目前最需要什么样的火器?”

《军器图说》上面记载的火器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想要一起研究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毕懋康想知道朱慈烺目前需要哪种火器,然后他着重研究。

朱慈烺则是一脸认真的说道:

“虽说大明现在的火器都需要进行改良,但本宫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燧发枪!”

朱慈烺说着,这次打开了《军器图说》,然后将燧发枪那一页展示在了毕懋康面前。

随后继续说道:

“大明现在拥有的火铳质量实在是太差了,炸膛的风险极高,导致士兵们都不怎么喜欢使用火器。”

“而且每到梅雨天的时候,火器就无法使用了。”

“所以目前最需要的就是研发出一种新的火铳取代现有的火铳,这本书上提到的燧发枪就是最完美的替代品!”

毕懋康思索了一下,随后开口道:

“太子殿下,老臣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有件事情老臣必须要提前告知你。”

“老臣之前大概估算了一下,一把燧发枪的制作成本最少也在十两银子左右,而一把普通的火铳只需要三两银子甚至更低。”

“所以想要大量生产燧发枪的话,需要很大一笔钱!”

这大概也是历史上为什么崇祯不支持毕懋康改良火器了,因为实在是太费钱了。

制造一把燧发枪的钱都可以制造三四把普通火铳了。

崇祯那个时候哪里还有钱啊!

虽然崇祯没钱,但朱慈烺有啊!

就算拨给了户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内帑现在还有差不多三千万两白银、外加几百万两黄金。

等抄完山西八大皇商,最少又是五千万两银子的进项。

更别提他还有系统这个外挂了,里面积攒的系统货币随时随地都能兑换出一亿两白银!

所以,太子爷还真不缺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