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客栈大门,顾一心拿出飞行器,一艘小船立刻变大出现在众人面前,顾一心对柳依依说:
“走吧,姐姐现在就带你去飞好吗?”
“好啊好啊,我要飞了。”四周的人看到这一幕,大声喊道“仙人仙人,快看,有仙人”并纷纷下跪拜倒:
“拜见仙人”
其他三个孩子也是一脸开心,跃跃欲试,待常五化和几个孩子完全进入小船后,顾师姐看了一眼赵奕,使出法力,小船“嗖”的一声就向天边飞去。
赵奕抱拳大声说道“恭送顾师姐常师兄师兄。”
直到天边完全看不到飞船的影子,赵奕才收回手,对跪在地上的众人喊道“都起来吧,仙人已经飞走了”,说罢,便不理睬他们。
招来暗一,严肃的说:“你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把这些剩下的童子送回安北州,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暗一抱拳行礼,说道:
“上使放心,属下亲自带队,一定会把这些孩童安全送到。”
安排好童子的事,赵奕这才拿出传讯符,把这边发生的事告诉了田俊杰,让他马上告诉正德皇帝。
田俊杰收到赵师兄的传讯,心里那叫一个羡慕,这么精彩的场面,自已居然不在现场,真是可惜,算了,赶紧去找皇帝吧。
正德皇帝早上上完朝,这会儿正好在勤政殿生气,沈弼和大将军也在,劝说皇帝暂且忍耐,别气坏了身体,龙体要紧。
正德皇帝为何如此生气,原因是今天正好是每三天一次的大朝会,朝会上,以宋光明为首的一帮文武官员,欺负正德刚刚亲政,让正德皇帝受辱,正德还得暗暗忍辱负重,发作不得。
朝会上,户部尚书钱不仁首先上奏,说户部钱粮紧缺,不足十万两,本月除去军饷和官员月俸外,只余几万两左右,而安南州上月洪灾,需要拨银五万两赈灾,安西州临海防御筑墙也要拨银五万两,京西北泰州部分郡县大旱,出现饥荒,需要马上赈灾,估计也要五万两以上。财政缺口在十万两以上。
正德皇帝听到后,心里也是一惊,没亲政以前,财政一直盈盈有余,怎么自已刚亲政就出现这么大的缺口?现在也不好追问,就问钱不仁:
“钱尚书,下面各州的钱粮收入如何?何时到京?”
“陛下,我赵国共十个州,上半年各州的钱粮收入大约是二百万两,但如今泰州大旱,这一州的收入要打折扣,估计在180万两,除去火耗,大约是150万两左右,最快也要下月初才会押解进京。”
泰州大旱加火耗,这一起就是近五十万两,但皇帝也没有办法,历朝历代都这样,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能否加快押解速度,早日进京?”
“陛下,可以是可以,只是……”
“陛下,不可”这是次辅吴大人上前一步奏道:“以前有过要求加快速度的廷议,但火耗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所以,后来就停废止了这一条,望陛下明鉴。”
正德皇帝疑惑的看了一眼沈弼,见老师微微点头,知道是真的,只好作罢。
“众爱卿说说如何解决这户银钱粮紧缺的事?”
一时间,朝会大殿鸦雀无声,连沈弼和吴大人也连连摇头,似乎没有办法。
这时,正德瞥见礼部尚书国舅宋光明似乎想到什么,便问:“国舅,你好像有办法?”
“启奏陛下,臣这里倒是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哦,那国舅说来听听。”正德也想听一听国舅怎么想的。
“陛下,现在朝廷钱粮吃紧,各州钱粮收入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到了京城,那以后呢?除去军饷和官吏俸禄,也所剩无几,如果再遇到天降大灾,朝廷也捉襟见肘,无力应付。所以,微臣想到一个办法。”
说完故意停了一下,见所有人都在仔细听自已讲,不由得洋洋得意,接着说:
“我国商人众多,但商人位卑,士农工商,商人位于最末一位。可是,陛下,各位同僚都知道,商人最有钱,如果我们想个办法把商人的钱收拢来,那也是极大的一笔财富。”
户部钱尚书追问道:
“国舅爷,不知是什么办法?请快快讲讲,我等洗耳恭听。”
正德也好奇,不知道国舅会说出什么道理,也伸长耳朵认真听着。
“陛下,各位同僚,其实这个方法也简单,那就是,让商人交钱,朝廷出售一定的爵位,比如一万两银子,授予男爵,五万两授予子爵,十万两授予伯爵等等……”
“哄”大殿里官员顿时议论开了,正德听了,也是一脸铁青。
兵部周大人首先高呼:
“陛下,不可,爵位是授予那些立下战功的将领的,如此买卖爵位,叫军中将士可以死战?”
御史杨中丞也说:
“宋大人,商人有了爵位,以后做生意会更加贪婪,手段会更加肆无忌惮,天下大乱。你这样是要断送我赵国根基。”
“杨中丞,话不可这么说,卖几个爵位,怎么就断送赵国根基了,这不是为了解决钱粮问题吗?”礼部郎中反对说。
户部郎中也紧接着说:
“能增加户部收入就好,商人一心只做生意,他还能乱了天下不成?赈灾,军饷,哪一项不要钱?”
邢部一位郎中高喊道“陛下,他们这是扰乱朝纲,实为乱臣贼子,请陛下下旨拿下他们”
……
朝会顿时乱成一团,正德头疼的揉揉脑袋,听见大臣吵成一团,不由得拿起桌子上的镇纸,“啪”地摔在地上。
清脆的响声压过了争吵的声音,众大臣顿时都禁口不言,纷纷跪下
“你们当这里是什么地方?眼中还有没有朕?”
“臣有罪。”
等了一会,正德平静了下心里,才说道:
“按祖制,对国家对朝廷立功的人,才能封给爵位,售卖爵位的事休要再提。”
“是,陛下”皇帝金口一口,众大臣也不好再争论了。
钱尚书道:
“陛下,那户银缺口如何是好?”
“这样吧,缺口在现在我的内帑补,等各州钱粮收上来再还给我的内帑。”
“是,陛下”钱尚书心里顿时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