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先皇英宗薨逝,太子继位,谨遵父亲教诲,勤政爱民,孝顺尊长。尊曹氏为太皇太后,生母高氏为太后,张娘子为太妃,其余鲍氏、杨氏两位娘子尊为太嫔,立正妻向氏为皇后。
熙宁元年,官家亲临朝政之初,朝中上下,诸多事务头绪繁多,亦有弊政,边境上辽、西夏时有侵犯。
那日,官家在福宁殿召见翰林学士王安石。
自官家亲政来,朝中大小事宜均要仔细思索后给出裁决,大宋自开国至今,历经六帝一百零八年,时间越久,问题便越多,大小官员不计其数,军队养兵开支巨大,岁币支出、国库空虚,冗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更是迫在眉睫,然,朝中大臣却都只是在上言目前的状况,唯翰林学士王安石上书,意欲变法革新。
前些日子官家问王安石,道:“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
王安石当时并未详细回答,回到家中反复思量,以一封《百年无事札子》陈述了自已的看法。
“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书案上放着那本札子,官家摘出其中的字句,细细揣摩。“好啊,卿一句‘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写得真好。”
王安石俯首道:“纵观前朝兴亡,成由勤俭败由奢,所谓开源节流,总是要先开源才能节流啊。”
“那卿认为该如何做才能使我大宋富强起来?朕想听听你的治国之道。”官家搁下手中笔,抬手示意内侍给王安石赐坐。
王安石言:“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之方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王安石以昔日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为源,又提及庆历新政之利弊,指出当下国家贫苦之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百姓不能从事生产,而繁重的徭役又需要天下百姓承担,日积月累下去,黎民百姓只会愈来愈贫苦。
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百姓去共同劳作,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王安石俯身行礼:“陛下当效法尧舜,简明法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官家长舒一口气:“王学士所言极是,不过......这法制该如何简明,卿可有良策?”
“臣在地方任职多年,要想让每一个百姓对朝廷信任,就必须整顿吏治,革除那些贪污腐败、欺男霸女的官员,百姓要的不过是有人为他们发声、讨公道,民心安定,自然农业就安定了。此外、军队、科举、商贾......社会风气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一点一点改变才是。”
官家抬眼,望见屏风半遮后那扇虚掩的窗,阳光攀上窗沿,“是该睁眼好好看看这世间了。”
“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一场浩大的变法正在酝酿。